金秋九月里,伴着九月的余温,千林山小学一月一次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于2021年9月24日下午16:30在一楼报告厅如期召开
这次干货满满,学术味儿浓浓却也不失烟火气的千林山小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暑期外出学习心得分享会是由梁丽老师首先拉开帷幕的。这支贵阳研学小分队的汇报围绕“上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这一主题展开。汇报伊始,一段发人深思的教育箴言就呈现在了大屏幕上-“教育不仅仅是着眼当下,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唤醒受教育者发展的潜能与动力。”
教育本质的追问和探索总是在引领着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往前的同时也在拷问着每一位教育者自己是否真正的做到了立德树人。梁丽老师带来的分享也正是围绕教育本质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展开。梁丽老师的汇报理论和实践结合,以一本名为《第三次浪潮》的书为切入点,引发了各位老师对于新时期新时代教育的思考,启发老师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到并珍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接下来梁丽老师也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谈到的“立德树人”育人思想以及“素质教育”育人理念。这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教育政策都在预示着一场由评价驱动的育人系统的变革。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梁丽老师正在做精彩的学习分享。
都说评价是牛鼻子,梁丽老师的分享里就提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带来的弊端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的异化。除此之外,梁丽老师还从概念界定,维度划分,等级量化,信度评定,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六大维度解答了“评估的难点和问题在哪儿?”这一问题。以此为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设计需要以记录和评价为基石,搭建好相应的监督系统,内容系统,管理系统和保障系统。这些记录和评价结果对于学生自己,学习管理和高校招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已来,梁丽老师最后分享了一段关于上海中考改革的小视频。视频中提到了2021年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和2022年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这些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和措施都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素质教育为教育本真的时代,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素养和品格。
聊完了综合素质,接下来聊一聊核心素养。曾翠婷老师和周恩恩老师的西安研学小分队暑期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分享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及实施”这一主题展开。曾翠婷老师的分享从教学设计的模式框架切入,让老师们首先对于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结合具体的课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曾翠婷老师提到了教学设计的几个核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评价。而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基于学情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和研读的。
接下来,曾翠婷老师以高中语文的一节课为例进行了讲解。这节课例是关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这一阅读课例围绕“三读”层层深入文本,以任务为驱动来引领学生深挖文本。
曾翠婷老师正在介绍《乡土中国》的整个本阅读设计方案。
一读“导读”:导读任务重点在于导入、引导。子任务有三,它们分别是《以赤子之心悟乡土之情》;《走近“乡土中国”探索“文化之根”》;《巧用五步阅读 读懂〈乡土中国〉》。二读“批读”:批读任务要边读边批注,三个子任务—秘境探踪,含英咀华和回味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主动性为主,让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并且要结合现实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三读“研读”:研读任务重点在研究、探讨。三个子任务也从三个角度开启了乡土文化之旅,探寻乡土文化之根,最后结合读者自身抒发乡土之情。最后,一堂好课总是少不了过程性评价,学生表现性评价以及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关于如何建构高品质的课堂和实现有意义的教育,曾翠婷老师的分享也带给了老师们很多的启发点。要回答上面这一问题,需要首先思考两个问题。思考一:追问课堂教学的本质;思考二:追问高品质课堂特征。只有解决了何为“高效课堂”的问题才能回答思考三:何以建构高品质课堂这一问题。曾老师分享中的答案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以生为本。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聚焦点。
最后,希望如曾老师所说,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从每一堂课中汲取到教师这份职业独有的专业辛福感,“课比天大”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镌刻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