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2021年8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相关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坚持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校内教育教育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应,提高校内教育人员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千林山小学学校实际情况,特此制定“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一、备课
1.落实以生为本。备课时,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好学生实践活动,做到科学、严谨、又不失儿童情趣。要求备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充分预设。依据儿童心理需求及心理年龄特征,制定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运用富有儿童情趣的建构学习活动。
2.落实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双减,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我校特制定《千林山小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体系,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包括制订计划、研讨单元教学体系、讨论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开展集体磨课、研课等主题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既要发挥团体智慧,又要求充分本现个性化设计。每位教师均应在初稿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情、教师个人实情,在批注栏中写下个性化思考,包括对初稿的修改、设计理念的思考、教后反思等。
二、上课
1.保证课堂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主渠道,这个环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能力的提高及良好兴趣的培养。我校强调课堂是儿童学习实践的场所、展示的舞台,应当以儿童为中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充分运用儿童认知心理学的成就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建设富有儿童情趣的课堂,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促进儿童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建设智慧课堂。我校将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将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重点研讨各学科各类课型的智慧课堂基本教学模式或流程,促进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能力整体提高,使课堂更高效、更智慧、更广阔、更现代、更富有儿童情趣。
3.开展学科融合。我校在宋校的带领下,进行了教学革新。学科融合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和界限,使课程资源、课程要素和环境整体化产生聚焦效应,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打通知识结构,发展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达成了学生“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学习经历”,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作业
1.统筹作业数量。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应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分层筛选,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审查与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班主任负责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学科老师相互协调,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确定每天布置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不超过60分钟。
2.精选作业内容。各科组必须坚持研究学生作业布置的相关问题,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要求,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杜绝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
3.丰富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应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除书面作业外,要鼓励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儿童化、生活化。
4.作业批改规范。一是及时批改,不拖拉,不漏批。根据学科作业特点,做到逐题批改,不可马虎、随意。二是用规范的批改符号或文字标注出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足,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便于学生自行改正。三是恰当评价。评价应统一采用等级或等级+评语的方法进行。作业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明确具体,不模糊笼统;以鼓励为主,不盲目批评。四是提倡二次批改,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
四、评价
1.推进多元评价。深入探索“多元评价”,转变“唯分数论”,不以“一考”定结论,重视形成性评价,牢固树立综合评价观。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出发,重视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多次、长期的跟踪式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并引入家校合作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建立学生成长信息化档案,体现学生个体发展历程的全景式评价,记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
2.创新评价方式。改革考试方式,以多元的、儿童性的测评方式取代传统、单一的笔试方式。我校充分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游园会的形式进行综合素养考查,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学科的核心素养,创建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化、童趣化、多元化的测评方式,让枯燥的考试变成一场素养的快乐之旅。而三至六年级的测试,也以专项素养的测评方式,采取纸笔、口语、操作实践、生活探索等多元结合的方式,把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融入到创新的测评方式中,在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信息化助力多元评价。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给学校教育带来的革新,运用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强大功能,让我校多元评价体系插上信息的翅膀,使之更快捷、全面、系统、科学。帮助老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让学校教育资源统筹和管理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搭建起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有效助力学校科学实施教学计划,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五、教研
1.师徒结对。我校青年教师居多,积极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鼓励师父带领徒弟研课、做课题;鼓励徒弟积极听师父的课,向师父请教;鼓励师徒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主题教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备课组主题教研活动。每学年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向,以科研的方法、态度、精神开展好主题教研并形成本校各科组的主题教研体系。
3.工作坊制度。我校开展项目化、工作坊科研。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落科行政为工作坊主持人,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均衡使用科研经费,促进全校教师教学科研力的提升,促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全面提升我校教学质量。
4.课题研究。鼓励老师申报省、市、区各级课题,给予申报课题的老师经费、学术帮扶。
六、课后延时服务
1.保证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确保一小时作业时间,以保证学生在校完成当日作业,并派专业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后,开展自主阅读,拓展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
2.积极开展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继续落实千林山小学特色精品社团——毽球、合唱、篮球、足球的训练活动;同时,鼓励其他新兴社团的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乐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促进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千林山学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掌握两种终身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4.开展劳动教育。每班划分劳动教育基地,每天劳动教育实践不少于20分钟。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树立学生劳动价值取向,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七、教学管理
1.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引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智慧化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更精细,更高效。
2.夯实常规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切实抓牢常规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具体实际,让管理更人性化、精细化,确保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