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千林文萃 > 校长原创 > 正文

重温一下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来源:重温一下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 发布日期:2013-01-24 】

一、为什么要重温南巡讲话

在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今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深圳,提及中国“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他重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指出停滞和倒退会葬送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死路一条。温家宝的讲话,再次引起了公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关注。大家都希望中央真的能开始真正实施民众心底千万遍呼唤的政治体制改革。人们推测,紧接着总理来深圳的总书记,极有可能借此机会更具体地描绘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

就在总书记要来深圳的前夕,海内外都高度关注到,九月五日《光明日报》在第二版显著位置发表了《要分清两种民主的界限》一文,明确指出,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分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无产阶级的民主。深圳的改革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对于未来的改革,“无论是一个地方的试点也好,还是全局性的尝试也罢,都应基于对两种不同性质民主的清晰区分和判断之上”。

九月中旬,深圳终于盼来了总书记的光临。在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的讲话中,总书记对特区的今后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但没有一条是专门论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只在第二点的中间部分,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和过去的一些表述相比,并没有新的提法。和温家宝的讲话相比,显得中性、温和。

特区庆祝成立三十周年的喜庆氛围还未退尽,9月16日,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明确指出,政治改革,必须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姓“社”姓“资”,事关重大,不能胡涂。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探索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之际,是鼓励大胆尝试,勇往直前;还是必须谨小慎微,首先分清姓“社”姓“资?重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就非常必要了。

二、邓小平南巡讲话中的重要论述

1992年,面对已经停滞甚至局部倒退的改革大业,面对人民日报等报刊明确提出,改革必须首先弄清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为了捍卫改革开放的伟业,为了推动改革开放的事业继续前进,88岁高龄的邓小平,毅然离开北京,一路南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让我们重温一下下面的表述: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三、应该怎么做呢

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只要读过中学,都会记得当年教科书上的结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是公有制,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资本主义是人剥削人(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等。

如果当年,经济体制改革都是首先搞清楚姓“社”还是姓“资”,恐怕二百年也争论不出结论,改革的具体措施一个也落实不了的。

为什么要改革?因为自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已经让中华民族走进了死胡同,尽管这些方针政策的理论来源是经典的马列主义理论。邓小平说,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改革无禁区。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们连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个原以为是“社”“资”根本区别的东西都可以改;建国后我们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但改革后,我们又让私营经济卷土重来,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改革无禁区。管它姓“社”还是姓“资”。

在政治体制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集权,不能实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必须实行事实上自上而下的分封制,不能实行人民的选票制;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社会主义的舆论机器只能掌控在政府自己手里,民间不能有监督政府的独立舆论。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改革无禁区。管它姓“社”还是姓“资”。

小平已经千古了,他完成的,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绘制。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尽管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发表过《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并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但对具体改革的规划实施,他已有心无力,天不假年。

今天,中国的政坛上能不能出现政治体制改革的设计师、工程师?问苍天,谁能有勇气、能魄力引领中国迈入现代政治文明?

中国人民在焦急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