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之林 > 课题研究 > 正文

关于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来源:关于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 发布日期:2019-06-18 】

课题研究对一位教师,尤其是对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和思考整理成文,以期和同行分享。

一、找准落点:把要解决的问题弄明白

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是课题研究应然的、真正和真实的动机所在,至于功利的动机,也应置于这一大的动机框架之下,成为这个动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此动机之下的课题研究,才能使课题攸关者成为真正的、长效的大赢家

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科学的研究问题应具有探索性与创新性,继承性和积累性、重要性、创造性、清晰性、可行性、合适性、合乎道德等基本特点。

着眼核心任务,旨在生命关怀,瞄准教学症结,致力治病补弊,把握学科特质,回归科学本真。缩小研究视角,实施聚焦透视,放大点滴创意,推窗引来大江。跨界实现结合,域间生根增值,转移关注重点,追求研究极值

二、清理地基:把要研究的内容理清楚

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应具备以下特征: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根据,可重复,可积累,理论上可证伪,科学知识方面具有确定性。

哲学家康德说,哲学是对自明性(不言自明事物)的分析或反思的活动,是一种清理地基的工作。所谓清理地基,是指对课题申报文本、设计方案等进行精益求精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对课题核心概念及其内涵进一步廓清:尽可能下定义说清核心概念是什么;可以或应该明确阐释核心概念的题本意涵。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以为……”,等等。教育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内在规律的探索,其基本结构为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确定问题→……”的一个循环模式。

三、蓄养底气:把要用到的理论学到手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没有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认识,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任性的。这种教育如果碰巧与儿童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阻碍、分割乃至中止儿童的发展。陈垣教授有竭泽而渔说,维特根斯坦有连根拔起说(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

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是比较多的,如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新课程过程性目标理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体验需要过程,过程就是体验;刘惊铎的《道德体验论》相关理论;(美)库伯著,王灿明译的《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相关理论;李吉林的情境德育主张:……引导儿童自主,让道德教育成为他们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情境活动体验);冯卫东倡导的经历优先,如《重申几个优先》,并与一所学校合作开展《让学生带得走经历教育’”实践研究》等。

作为课题研究者对理论的掌握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四、着力行走:把要实现的愿景做一做

要相信好课题是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特别要强化与彰显其实践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研一体化的课题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在行动研究中积累经验,这是我们生成、晶化和提升自我教育智慧的一个逻辑起点。朱永新、叶澜等教育名家所发起的课题研究、教育实验都非常强调现场,强调行动,强调,因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事实上,课题是一座初步打开、尚待人采、生生不息的富矿,是一摞”“相映、有效有益、异彩纷呈的成果。课题研究是一次众人献智、方家指津、风暴频起的盛会、一种贴地行走、且行且思、行思有获的样式。无论结论如何,都应该先行动起来,在中才能成就课题。边做边思,边做边听,因为倾听即教育,倾听窗外,声声入耳;倾听师长,天天向上;倾听同伴,走向共生;倾听儿童,享受教育;倾听自我,反思成长。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互相倾听的教室

五、经营理论:把要提升的智慧说出来

这里所谓的理论是指实践性理论,而所谓说出口是指表达出来,主要指写作。

戴维说我只有说,才能想实践性理论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为了实践的理论,是教师在自我实践经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借助一定媒介,对某一个或某一些、某一类教学事实进行分析或归纳,从而形成有一定创见或新意,能对个人后续教学或同行教学有所启发和助益,兼具较强操作性和较强条理性、规整性的教学思考或教学观念。

说(写)出来是很重要的,马克思范梅南说,因为只有写下来,我们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张民选教授认为,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觉得一项课题研究没有什么可以写作,可以发表,那么,这项课题实际上没有多大研究价值,抑或难以操作——或者说,不依托写作、没有成果发表的课题不是好课题。

再者,最好的教育科研写作或成果的发表,又非课题研究莫属。如《自然生长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慢育厚生理论(厚生一词出自《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不教而教理论(老子: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卢梭消极教育,体现无为则无不为和自我教育思想。)、无形有象理论(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中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固本培元理论(“指儿童多方面核心素养)。

自然修养’”理论: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这些事情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在公园里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打一架……以上理论都是课题研究的副产品

有人说,经验是出来的,见识是出来的,学问是出来的,理论是出来的,智慧是出来的,幸福是出来的。

(来源:董强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